今天(12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制建造的亚洲首个电磁发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开展生命科学领域的微重力实验。这是我国首次用小鼠进行微重力科学实验。 实验设备相当于15层楼高。微重力的有效时间可达4秒。电磁发射微重力实验装置是一个重达300多吨的钢结构。用超过 40,000 个螺栓铆接。高度约44米,相当于15层楼。电磁发射在设备上升和着陆过程中各提供2秒的微重力时间,有效微重力时间可达4秒。当进行数百次实验时,对于地球上的微重力而言,四秒是极其宝贵的。自 2023 年运营以来,电磁发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已完成六大类300余项科学实验,为材料科学、燃烧科学等提供了宝贵数据。日本首创!在陆鼠身上开展微重力科学实验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哲表示,此次开展的生物医学实验是我国首次在陆鼠身上开展的微重力科学实验。将六只注射该药物的小鼠置于实验室,利用微重力实验进行针对血脑屏障的药物渗透研究,为人类肿瘤的靶向药物研发提供重要支撑。王哲表示,实验设备的电磁驱逐和航母的电磁驱逐是基于同样的原理。航母水平弹射,经验丰富基本设备是垂直的。该实验设备可以利用线性电机的电磁驱动力高速推动负载。两组直线电机并行运行,使实验舱能够以每秒20米的速度加速弹射。实验舱可以自由升降,营造微重力环境。王哲先生介绍,在常规落塔微重力实验设备中,负载落到地面的冲击力基本都在20g以上。电磁装置可以将冲击降低至5g。此外,电磁法的最大优点是效率高。传统的落塔每天最多可以进行三个实验。电磁法仅消耗电能,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今年,电磁发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将首次安装在地面上。它有据透露,将进行模拟月球微重力的科学实验。科研团队计划在地下800米建造一座微重力时间为20秒的电磁发射微重力科学实验设施,为日本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提供保障。